2021年12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称,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试行)》,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广电局、省文联、省作协联合组织开展的2021年度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评选工作,结果已正式出炉,72项作品入选2021年度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名单。其中周修建、邹森、黄保家摄影作品入选文艺精品奖励项目。
《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于2021年5月10日出台,明确了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的政策范围、对象和标准。其中第四条明确写到:省政府给予扶持和奖励,资金由省财政预算安排,年度预算规模3亿元。四川摄影师周修建的《红叶生态旅游节》、邹森的作品《牧民》,以及黄保家《被称为“老板”的下海经商者》等共计56项入选文艺精品奖励项目。按照《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每件作品奖励10万元。
2019年10月18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2019四川省红叶生态旅游节暨黑水县第七届冰川彩林生态文化旅游季在阿坝州黑水县达古冰川举行开幕式。藏族群众集体舞动国旗,庆祝开幕式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满场国旗在阳光下飘扬,藏族群众坚毅的眼神看着飘扬的国旗,现场很强的画面感与感染力,周修建迅速用手机仰拍的角度对着太阳逆光拍下了《红叶生态旅游节》照片。
《红叶生态旅游节》
2019年10月18日,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达古冰川,2019四川省红叶生态旅游节暨黑水县第七届冰川彩林生态文化旅游季开幕式上,藏族群众舞动国旗庆祝开幕式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周修建 摄
近年来,周修建在手机摄影领域收获颇丰。2016年8月在偶遇到特殊的天气下,在高速公路上用手机抓拍到一张《云洞开天眼》照片,后来这幅照片获《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一路走心”摄影大赛“出行大奖”。伴随着连续受邀参加摄影创作活动,周修建学习新技术,把握新理念,运用新知识,获得新丰收,手机摄影作品在国内外屡获奖励。
《牧民》
2018年4月11日,四川盐源县大草乡麦架坪村,村民外出放羊。通过精准扶贫,种养殖业成为麦架坪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邹森 摄
2015年11月至2019年5月,邹森受组织选派,任四川省盐源县大草乡麦架坪村“第一书记”。在此期间,邹森以村为家,把村民当亲人,不断创新工作思维,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用行动和实绩赢得了赞许、收获了荣誉。工作之余,他用照相机记录村里难脱贫历程。在4年多的时间当中,他拍下了超过10万幅图片,全景式记录下一个彝族村寨在脱贫攻坚战中一点一滴的变化。
《被称为“老板”的下海经商者》 四川广元 1994年 黄保家 摄
1983年大学毕业时,来自江苏黄保家被分配到四川南充工作。去四川之前,父母给他买了一台国产135相机。工作之余,黄保家几乎把时间都花在这台相机上,也排解了在异乡的孤独和寂寞。受国外摄影理念的影响,黄保家把镜头对准身边的四川人,想通过这些照片给家人和朋友介绍四川的风土人情。上世纪80至90年代的四川,也许是因为交通不便、又远离前沿城市,这里的改革开放步伐似乎要慢半拍。作为外乡人,黄保家有幸意识到并拍摄了这段历史变革时期的四川人。
2021年4月,《红叶生态旅游节》和《牧民》入选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并于2021年4月至6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6月,《被称为“老板”的下海经商者》入选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协、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亮相北京王府井步行商业街。
《办法》的出台,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会关于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的部署要求,激励四川省文艺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出品牌,推动四川文艺事业进一步攀高原、登高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