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微信公众号

搜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邮编:610021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24167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
>
>
在512大地震中成长的80后四川摄影人

在512大地震中成长的80后四川摄影人

作者:
来源:
2013/12/01
浏览量

(一)
为80'后 灾区羌族小伙凝聚一份爱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成为一个震撼的概念,一个民族的记忆,一个爱的符号。 
  在震后第48天,一群80后的羌族小伙们在大雨中前进,在烈日下行走,爬过垮塌的大山,爬过摇摇欲坠的索桥,飞过滑轮加钢绳的溜索桥,穿过近三千米黑暗的隧洞……徒步从汶川走到了成都。他们当中有一位就是我们一直惦念和寻找了48天的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和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四川省分院十七期学员王跃同学。 
  灾后重逢,我们欣喜万分。特大地震使他们失去了家园,使他们一无所有,却留下了一份坚强的意志和责任感。在灾难中他们立下誓言:“一定要为拯救羌族文化做出他们的贡献!”他们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感染了我们,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

为他们做点什么?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
影像记录的是真实,更是感动
    为他们做点什么?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这个关键时刻,四川省摄影家协会被他们的行为所感动,在协会的带领下开展了“影救尔玛”的行动,想尽办法筹集资金,寻找场地,帮助他们在成都文殊坊举办《尔玛人的呼唤》震后羌族专题图片影展。 
摘录中国艺术报采访四川省摄协副主席、秘书长贾跃红访谈录:  
   7月24日,四川省摄协、汶川“影救尔玛”工作组等主办的“尔玛人的呼唤——震后羌族”专题图片展在成都举行。展览的图片都是从“影救尔玛”工作组的数千幅作品中精选而出的,他们的作者是一群来自地震重灾区的80后羌族小伙子。在地震过后,由19人组成的“影救尔玛”工作组应运而生。从5月19日开始,他们带着相机,背着帐篷、干粮,奔赴汶川各乡镇的羌族村庄寨子,深入灾区第一线收集图片。他们走遍了羌族所有的村庄,将受损后的羌寨定格在了镜头中,然后让这些羌寨图片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让外界了解他们曾经美丽的家乡如今的现状。

(三)
请给我们80后四川摄影人一些掌声:没有悲观 只有希望

《尔玛人的呼唤》专题影展于2008年9月19日在平遥举办的2008国际摄影节上成功举办。照片里不仅有震后的废墟,还有以前的青山绿水。“地震发生在我家,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想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是用艺术的视角,是用现实状态来呈现我们真实的生活”。向人们展示一个正在努力站起来的汶川,一个“复活”中的汶川。
  请给我们这群80后羌族小伙感谢的掌声,感谢他们为我们做到了我们想做的一切! 
(四)
感恩之旅 穿越震区到北京唱响羌歌
    2008春节王跃在北京向四川影友发来感恩之情:
    难忘的一年 也是最感动的一年 我们羌山得到了全世界的关心和帮助 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唱着原生态的歌 来到了北京 借助山寨春晚得平台来感谢全国人民。这一年我永远不会忘记 永远不会忘记关心和帮助我的人 我特别要感谢的是北京摄影函院四川分院的各位老师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得各位领导17期的全体同学 感谢你们 祝你们新年快乐!牛年吉祥!~纳吉纳噜!!!!!!!!!!!
平生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王跃和羌寨的乡亲们一起登上舞台表述心中的感恩之情。

(五)【北京青年报】羌寨后生 镜头里定格山寨永恒之美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今年,我与几个朋友共同开办了一家名为“印象羌山”的广告摄影小店,这家店小得在并不繁华的汶川县城里也不显眼。虽然每人每月只有不到1000元的收入,我们却把这当成一个人生的重要起点而倾尽全力。在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我们自办的一个小网站,也能随时将我们所拍关于羌寨的照片发布出来。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羌文化日渐消失,作为其继承人的更多年轻一代,却逐一被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流行文化生产线碾得粉碎。对此,我们做不到无动于衷。但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我们还年轻,时间足够,不急。

(六)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网特约记者王跃发回汶川5.12周年纪念日报道
    这一年来对于灾难,我们无法逃避,也无法做出其他的选择,只是面对。灾难的发生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我们哀痛,我们哀伤,无数的人用止不住的泪水洗刷着心中的疼痛。但是,巨大的悲痛也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心里仍会升起新的希望。人类文明的进步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让无数人献出自己的生命。尽管发生,我们还是要继续生活,重建家园,为离开的人哀悼,为活下去的人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