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微信公众号

搜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邮编:610021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24167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
>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讴歌新时代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讴歌新时代

作者:
来源:
2019/10/08
浏览量

首次收藏级原作呈现 多项创新备受关注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讴歌新时代  

    在全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承办,山东省文联、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协办的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以下简称“全国影展”)于9月27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十笏园文化街区中心广场盛大开幕,首届潍坊国际摄影周同期举办。这是全国影展首次落户山东,更是在全国影展史上首次以收藏级原作呈现入展作品并全部收藏。

领导看展  王晓光.jpg

李前光在李舸、郑更生、惠新安等陪同下观看展览。 王晓光 摄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作为中国摄协举办的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摄影展览,每届全国影展都是对中国摄影创作成果的大检阅,集中展示着中国摄影人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探索与追求。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关志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宋明昌,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副主席王琛、刘鲁豫、李学亮、杨越峦、陈小波、居杨、线云强、潘朝阳,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宁,安徽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何颖,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程守田,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世农,党组成员、副主席矫红,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建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新强,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等出席影展开幕式。潍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初宝杰主持开幕式。

     李前光宣布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暨首届潍坊国际摄影周开幕。

     李舸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摄影术诞生180周年,作为一种长于记录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艺术形式,摄影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新时代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创办于1957年的全国影展,共推出万余名作者的上万幅佳作,在出人才出作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高水平摄影文化产品的独特魅力,为广大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奉献了一道道视觉艺术盛宴。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用影像见证国家天翻地覆的变化,用影像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授牌  范孜恒.JPG

郑更生代表中国摄协向潍坊市授予“中国摄影之乡”称号  范孜恒 摄

  开幕式上,本届全国影展入展作者代表和优秀组织团体会员获颁荣誉证书。郑更生代表中国摄协向潍坊市授予“中国摄影之乡”称号。

  本届全国影展是全国摄影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相较于往届,本届展览各类别在终评中分三轮进行,终评结果由所有评委共同参与浏览所有类别作品并投票,产生评委会推荐作品,让最终入展作品精益求精。最终入展的354件作品由纪录类、艺术类、创意和商业类、多媒体类4个类别呈现,展现出了诸多新特点。

    本届全国影展上,还专门设有“全国摄影艺术展览60年摄影精品回顾展”板块,精选了历届全国影展经典作品近300幅,以生动直观的影像语言,回望60年来的历史节点和流金岁月,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面貌。

    除了展览,开幕当日,影像专家全国影展“面对面”分享论坛,邀请了本届全国影展4大类别评委从各自角度,分享了各类别作品特色,从多维度探讨创作思路和方向。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6日。  

大合影  张一(剪裁).jpg

 9月27日,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在山东省潍坊市十笏园文化街区中心广场盛大开幕。 张一 摄

现场特写

收藏级原作展示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届全国影展首次尝试以收藏级制作和原作形态进行展示,这些作品将永久由中国摄协收藏。这在全国影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据悉,340余位入展作者的作品统一制作成24寸和36寸作品,采用硫化钡收藏级标准输出制作,并由作者亲自签名回寄后展出和收藏。总策展人刘宇表示,由于时间紧张,对作品进行收藏级展出,从前期策展到后期布展,难度较往届更大,但对全国影展的入展作品进行收藏这在全国影展史上尚属首次,主办方还特别定制了第27届全国影展收藏钢印,在经过作者签名的每一幅收藏作品上加盖钢印。更加突出了本次全国影展首展作品的唯一性,凸显了摄影原作的价值。

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人在参观本届影展后,纷纷表示,摄影创作者要始终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对全国影展入展作品进行收藏,正是对作品制作精良的体现,这会让作品更加系统化,且更具有历史沿革的特征。

87岁的老摄影家茹遂初在现场认真地观看本届全国影展的每一幅入展作品。他直言,很高兴能看到全国影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内容结构和展出形式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尤其是,本届影展请作者在作品上亲笔签名,这对于摄影作品的收藏十分有意义。

中国摄协策展委员会委员、摄影家史春在观看展览后说,本届全国影展对入展作品进行收藏,对今后的展览和影像收藏市场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凭借作品《中国智能制造》入展艺术类组照的广东摄影家李志良在谈到自己的入展作品被收藏时说,以往大家并不在意作品打印输出精美程度、相纸材质好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摄影收藏的发展。本届全国影展对入展作品进行收藏,能够体现出摄影的艺术性,引起大家对作品的认同,这也是未来影像发展的一个方向。

“长期关注单元”备受关注  

本届全国影展在征稿类别上进行了拓展,纪录类首次设立“长期关注单元”,入选作品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体量也从以往组照上限的8张或者12张,扩大到了30张,在内容呈现上更加丰富、细腻、深刻,堪比长篇专题摄影报道。作品通过深入发掘的生活片段,用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个体与国家共同发展的影像故事;将“商业类”改为“创意和商业类”,通过征稿范围的扩大,分流艺术类的评选压力,提高此类作品的整体水平;首次尝试推荐委员推荐优秀作品,邀请摄影界的专家、社团和媒体等举贤荐优,作为对个人来稿的有力补充。

作品首次入选全国影展的山东摄影师刘磊14年来,一直用镜头关注和拍摄自己的家乡泰安市潘庄村。在展览现场,以《潘庄村》入展“长期关注单元”的刘磊表示,本届全国影展为那些拍摄长期项目的摄影师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也让观者看到了更深入、更细腻的百姓生活。

来自山东的摄影家钱捍以一组《千年牧道:哈萨克族牧民即将消失的生活方式》入展“长期关注单元”,他拍摄该组作品用时8年之久,最早拍摄时牧民骑着马转场,而如今牧民已经是开着汽车或骑着摩托了。在他看来,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长期记录才能体现。他认为“长期关注单元”能让摄影人去长期、独立地关注一个题材,这正是现在摄影人最需要的。

凭借作品《路上40年》入展“长期关注单元”的摄影家刘英毅坦言,纪实摄影最本质的功能就是记录时代变迁,可以是一个瞬间,也可以是若干个瞬间组成一个故事。新设置的“长期关注单元”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和引领,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摄影人审视自身,从熟悉的生活中挖掘,继而促进摄影的健康发展。

组委会致敬展 传递时代精神  

本届全国影展还专门设立组委会致敬作品展。该板块展出老摄影家张甸的《我的家》和魏德忠的《红旗渠》,以此向两位从事摄影创作超过60年并投稿全国影展的耄耋老人表达敬意。作为中国摄协首批会员,从事摄影创作60余载的张甸以其摄影专题《我的家》,从小家看国家,通过记录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折射出新中国70年来的社会巨变;十年间前往红旗渠80余次的魏德忠,拍摄的专题作品《红旗渠》记录了自1960年后的十年间,林县人民为改变山村贫穷落后面貌,修建红旗渠的艰苦故事,其影像传递的视觉意象、价值观念、时代精神令现场观众印象深刻。

像许多远道而来的参观者一样,摄影爱好者许子海专程从老家山东莱芜驱车前来观展。他直言,组委会致敬作品展让人们重温了红旗渠精神和“家”的温暖,这些优秀纪实摄影作品没有随着时代变化而褪色,真情流露的画面也激励着他以后要更加关注身边的故事,用心用情地去拍摄百姓的生活。

展陈设计 凸显诸多新亮点  

此次展览的策展团队在空间设计和展陈方式上也进行了一些探索,重点关注文本和叙事,以及空间的呈现,在制作和展示呈现上创造了很多新亮点。作为策展团队主要负责人之一的中国摄协策展委员会、策展人崔波表示,展场十笏园由商建旧楼改装而成,分设在5个楼层的展场和展出的专题都由不同的色块组成,根据不同类别作品的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呈现。展览从前期的精心设计到后期的创意性呈现,意在通过变化和跳跃的叙事逻辑呈现出作品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另外,展览的展陈设计凸显新视觉,展场内采用“只照画不照墙”的老林灯,减少了空间光线对作品的干扰,使得作品在高显色性、色温稳定的灯光里,细节部分展示得更加细腻,逼真的色彩和极具层次感的光线也让作品如同大银幕上的电影画面一般,更具观赏性,也更加凸现展览的专业品质,给人以深刻印象。

● 张双双 本报记者 张晓寅 范孜恒